职能介绍 岗位职责 机构设置
省级重点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概况
导师信息 研究生管理 服务指南
文档下载
您现在的位置: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科建设 >> 省级重点学科 >> 正文
中国古典文献学重点学科简介
发布:   2021/11/12 11:06:00    浏览:
 

中国古典文献学2018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,目前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:河洛语言文献研究河洛历史文献研究河洛文学文献研究。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河洛文化研究为核心,利用洛阳丰富的传世文献、出土文献、碑志石刻等,运用版本、校勘、目录、注释、考证、辨伪、辑佚、编纂等予以开掘、整理,对河洛历史、河洛语言、河洛文学、河洛名人、河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与转化等进行深入研究。河洛文化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其语言、历史、文学等全方位研究,有助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,讲好黄河故事,延续历史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。目前,本学科对河洛文化研究特别是其相关文献研究已有深厚积淀,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。

本学科服务洛阳地区的建设发展,开展对洛阳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对策研究。按照洛阳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,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,提出洛阳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,为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智力支持。

本学科团队成员有15人,其中教授5人,副教授8人,博士12人。拥有河南省教育厅创新人才2人,省“百优人才”1人,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,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2人。中国古典文献学重点学科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,依托省市级科研平台积极开展河洛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。2018年,新增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河南古都文化研究中心”,和市级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基地“洛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中心”。2021年,新增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洛学与中州文献整理研究中心”。

近五年,本学科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,省部级项目17项,省教育厅项目12项,同时,围绕地方文化与经济建设,主持并完成多项市级课题。利用学科优势,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,为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,签订合作协议。2018年至今,先后与关林管理处签订《神话的关羽和文化的关公》、与洛阳市图书馆签订《影响与记忆: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建设项目》《史迹诗韵:洛阳隋唐大运河专题资源项目》、与民俗博物馆合作撰写《契约文书中的民俗故事》等20项合作项目,共引进横向经费314.53万元。出版著作17部,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4篇,其中CSSCI论文12篇。褚红的著作《河南省古代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》,2019年7月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
作为省级重点学科,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依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。围绕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研究,学院以学科建设推进人才培养。开设洛阳古都文化、古典文献学、文献检索、文化资料学、中国文化史等具有融地方历史资源与文化史教育于一体的选修课程,加强古籍数字传播、电子文献学等实践实训环节,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采风和文化资源调。团队成员均担任本科生理论课、实践课教学任务。现正在积极争取硕士生的人才培养。

完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,利用民俗博物馆、关林等实习基地,指导学生在实习中进行课题研究,鼓励在校学生参与地方性研究课题。师生共同参与洛阳市精准扶贫调查、洛阳市嵩县乡村振兴村庄规划调研等大型调研活动。学科成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“挑战杯”等各类比赛。2018年,我院在第四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国家级铜奖,在“创青春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两金一银的佳绩。在学校第十届挑战杯竞赛中,获一等奖1项,二等奖5项,三等奖7项。2019年有6项课题被推荐参加省赛。2020年获河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。学生参与实际研究课题29项,纵向课题参与人数53人。

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年5月获批双学位教育专业,被评为2020年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。课题“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提升的改革与实践”获批2021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。专业课程“古代汉语”,被评为“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项目样板课程”,也是球友会体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《河洛文学概论》获批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。

本学科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学科成员参加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70余次,提交会议论文,王彩琴、刘保亮、扈耕田、刘余力、赵棚鸽、褚红等在会议中多次报告发言。



  • 上一篇: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简介



  • 球友会(中国)学科建设办公室版权所有@2011    | 邮箱:lylgxkb@lit.edu.cn | 电话:0379-65928188| 邮箱入口|   OA入口